“心浮气躁,功利心强”——这是今天离开学校前与老师谈心时老师对我指出的最大问题,也是今年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。
这一年行将结束,但是却并没有因为新年的即将到来而心情舒畅,因为论文的进展缓慢已经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,而这背后根本的问题在于我自己,也就是老师指出的那八个时刻出现在我眼前的大字。
老师问,你总是在怕什么?你总是在害怕犯错,你总是不愿意去试错,如果你不愿意试错的话,无论你在哪个行业做哪样的工作,都无法最终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。这个问题其实以前并不是没有意识到,但是背后的无奈却是我的确无法短时间改变这样的思维方式。
长久以来,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学生,作为一个出生在非富非贵家庭的普通孩子,对于我(们)而言,唯一的出路就是靠更多的努力、更高的效率,与别人在有限的公平条件下去竞争,去改变自己的命运。无法说这是时代的错误,也无法说这是个人的偏执,而是我们只有这样的一条路可以走,否则就只能寄望于下一代去改变。从小到大,这种高效率的竞争充斥于每一个需要做抉择的时刻,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,才能弥补个人或者家庭在先天条件下的劣势,才能争取更大的公平。也因为这样的教育体制和环境,对待每一件事情,我都认为有一个最正确的答案,最优的解决方案,有一条最快捷实现目的的路,可是真的是这样吗?
我害怕犯错,在意别人对自己(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)的评价,无时不刻不在寻找那个最正确的答案。我希望有一个前辈能够告诉我,如何做才是相对最有可能成功的,我甚至希望有人能够告诉我具体如何做,因为这样我可以节省最多的时间。这样的思维方式(或者说行事方式),放在当下社会中并不是完全错误,因为如果这样完全被证明是错误的,我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这么多年还沾沾自喜了。的确,有时候我用高效率战胜了很多人,节省了很多时间,少走了很多弯路,也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对象——许多人用三天才能做完的事情,我用一天也许就能做完。
但是当这样的方式用在学术道路或者说未来的更高更远的道路上时,却成为了我(们)最大的致命点——因为我(们)太在意结果。不得不说,老师说得很对,我的内心里对毕业论文(设计)有很高的期望,我希望能够以distinction的成绩作为硕士阶段的结束,我希望能够以此开始下一阶段的学术(或者工作)道路,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,来改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,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来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。可也正是这样的结果为导向的努力方式,让我止步不前。
我(以及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中国学生),都很明白自己要什么,也其实很不明白自己要什么。明白的是自己所谓的五年规划,十年规划,不明白的是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于社会、能够为社会/行业进步带来贡献的人。
老师问,你要节省时间做什么?我说,我不想熬夜通宵。这也许是借口,我并不怕辛苦受累,也许我想要节约时间是为了更快地超过别人,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所谓“规划”。这种心态和行事方式,真的是所有这样想的人最大的致命伤。也许作为一个体力工作者,提高效率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务,更快地赚钱。但是,这样的方式绝不适用于一个真正想要做出进步、做出突破、做出改变的理想。每一个进步和突破,都是基于不断地试错,以及基于平稳的敢于面对失败的心态之上的,而越是想成功,越是想要做出成绩,就越有可能像现在这样,心有余而力不足,挣扎不已,止步不前。
这样的状态真是糟透了。说到底,就是我(们)的浮躁与功利。这样的批判由来已久,却总是当耳边风置之不理。是时候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了,别再总想着自己要做出什么成绩,得到什么结果,而是要在过程中去改变,所有的进步都并不来自于结果,而来自于过程,结果只是进步的最终表象而已。
所以,想必我真的不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——至少现在肯定不是——仍然不懂得如何去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——理想并不是一个结果,而是一个改变的过程。
担心的越多,害怕的越多,做的也就越少,最终也就越会一事无成。上面写的道理,谁又没有听过呢?每一个人都听过,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痛过、挣扎过,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良师益友来骂过、警醒过。只有经历过这种痛楚之后,才会恍然大悟、醍醐灌顶,发现一个自以为是的自己的愚昧、玩小聪明的那一面。
真正智慧的人,真正能够实现理想的人,也许并不在乎结果,而是在泰然自若之中,成千上万次踏踏实实的试错之中,不经意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。是乎大智慧也。
感谢一路各位严厉的师长,对我苛刻的要求和近乎绝情的指责,也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一个自以为是、不知天高地厚的,心浮气躁、功利心强的少年。少年本意不坏,这样的功利也并不为钱为名为享受,而是为了一个所谓“改变”和“进步”的结果。但是,只有改变这样的急功近利,才能够真正的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有意义的人。
写在农历甲午年岁末